4月23日下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由科技处主办,经济管理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协办。活动由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升辉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亮主持。 本次学术报告会邀请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亮博士、赵玉兰博士,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岩岩老师和王春赢博士,分别以《人工智能与设施农业在创新创业中的应用》《智慧农场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逆向思维+减法优化的学科竞赛探索路径》《中央一号文件的三维分析初探(2021-2025)》为题作专题学术报告。四位教师分别介绍了本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并展示了本人今年的科研工作成果。 郑亮博士针对人工智能在设施农业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化生产,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该领域催生了农业机器人研发、AI决策服务平台、智慧农场解决方案等新兴创业方向,推动传统农业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模式转型。研究指出,AI技术不仅降低了设施农业的运营成本,更为农业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技术赋能、商业模式重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赵玉兰博士以智慧农场的构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关键技术架构,包括环境感知系统、智能装备集群、云端数据平台及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模块,探讨其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能灌溉、无人化采收等场景中的实践路径。智慧农场模式不仅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绿色化升级,更通过“技术+服务”的创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张岩岩老师提出一种指导大学生竞赛的创新路径,即基于逆向思维与减法优化的策略,通过逆向拆解竞赛目标、识别关键瓶颈,并结合减法原则剔除冗余环节,实现高效精准备赛。该方法倡导从结果反推路径,以最小必要资源突破核心问题,为参赛者提供了一条差异化、低耗高质的竞赛提升途径。
王春赢博士以2021—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目标—工具组合—实施效能”三维分析框架,系统解读政策演进逻辑与创新亮点。研究发现,五年间文件聚焦粮食安全底线、乡村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核心任务,政策工具呈现从“全面覆盖”向“精准协同”的转变,并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提升落地效能,也为后续政策优化提出方向性建议。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新颖、学术性强,得到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参与的师生们释放了热烈的科研热情,积极交流学术,畅想未来。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会陆续推出,将有效促进我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校高质量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初审:刘新雨 复审:刘 闯 终审:金丽丽